临科正少年|智能制造系——智造赋能新未来

2025-05-12 16:02:47 techmach 37

微信截图_20250512160340.png

大众网记者 李梅 临沂报道

在沂蒙革命老区,一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新高地正在崛起。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以“产业驱动、双链融合、多元育人”为核心理念,构建起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亮眼名片。

全国唯一!软包装专业树行业标杆

作为全国唯一开设包装工程技术专业软包装方向的高职院校,该专业以“校企共生”模式打造行业人才培养范本。联合山东亚新、碧海包装等龙头企业,组建28人专兼职教师队伍,开发7本填补行业空白的工作手册式教材,独创“三阶段进阶”培养模式:第一年入企认知、第二年跟岗实训、第三年顶岗实战,实现学生毕业即熟练工。“我们专业从教材到实训全链条‘量身定制’,校企联合开发的活页教材直接对接生产线,学生第三年就能顶岗解决实际问题。”智能制造系负责人高瑞霞介绍。

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学生刁望贺在南京顶正包材有限公司组织的“凹印调墨新员工技能提升专班”中荣获第一名、王馨悦与山东省毕昇包装共同合作的“多功能轻量化复合包装袋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申报省级提升工程产学研联合项目。专业获评教育部供需对接典型案例、临沂市产教融合型优质特色专业,2025年计划承办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首届凹版印刷员职业技能竞赛、全国软包装凹版印刷行业培训、制定2项国家行业标准。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领跑转型

总投资1.5亿元、占地9000㎡的实训基地,构建起“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示范应用”全链条育人场景。基地创新设立工业设计虚拟仿真、智能制造展示、工业互联网应用三大核心功能区,引入法国达索CATIA软件、嵌入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关键技术实训模块。“通过Robot Studio软件以及机器人实训平台完成机械臂的码垛编程,让我对机器人控制有了更深的理解。”2023级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任德宸在仿真实训中表现突出。学校教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方式,让他在学习上得心应手。

基地还聚焦传统设备智能化改造,破解中小企业“哑设备”升级难题,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台实现实训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前,基地已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省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临沂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公共实训基地、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临沂市工程研究中心等,并联动企业建成6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承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校企协同育“万能接口”人才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技术,更要培养他们适应产业快速迭代的能力。”哈工大机器人产业集团教师朱桂刚表示。该系与哈工大共建工业机器人校企合作项目,引入苏州电子产业园、青岛海尔等实训资源,有的优秀毕业生可获得比较丰厚的报酬。深度产教融合模式下,山东临工集团海外技术服务班13名学员接受多语种、跨国商务培训,即将派驻海外市场;太钢鑫海严格筛选的12名顶岗生提前锁定优质岗位。高瑞霞强调:“从‘校中厂’到‘厂中校’,我们打造的是人才与产业无缝对接的‘万能接口’。”

以赛促教成果丰硕 师生共筑技能高地

近三年,师生斩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8项、省级53项,其中创新创业大赛摘得国家级2金3银,2024年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率达81.82%。嵌入式人工智能实训团队将冰壶竞技融入机器视觉训练,开创趣味化教学模式。“参加吹塑全链AI质控加工装备研发时,优化质控算法的过程让我真正理解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任德宸在项目中崭露头角。教师团队参与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获省级教改项目4项,开发6门在线开放课程,教研能力持续提升。

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起点,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正以“万能接口”的产教协同理念,持续优化专业生态,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正如系负责人高瑞霞所言:“我们要让企业看得懂技术路径、学得会转型方案、用得起人才资源,真正成为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的‘战略合伙人’。”